在一個追求快速解決問題,關注表現和業績的社會文化中,我們很容易被誘惑,將教牧的培訓變成像水電工或電腦技術員一樣的技能性訓練。儘管實際事奉技能是教牧培訓課程的重要部分,但神學院不能將自己變成一所職業或技術培訓學校。神學教育的起點是神學思考。神學教育的使命是栽培學生成為「神學人」,能用聖經神學的角度檢視自己已有的信仰前設和知識、思考教會實際處境中的問題。故此,所有的實用課應該都建立在堅實的處境神學思維基礎上。新加坡三一神學院退休神學教授 Rev. Dr. Simon Chan 在他的文章「以神學思維思考神學教育」( “Thinking Theologically about Theological Education” 1 ) 中,將優秀的神學教育描述為「提供一種特定的世界觀……一個整全的願景和視覺支持事奉實踐……神學教育幫助我們超越實用主義,表達出一個神學的願景。」2
這種神學願景就如舊約學者布魯格曼所稱的「先知的想像力」。如今的牧者需要被培育出具備想像和創造「另類現實」(“alternative reality”) 的能力 ,就是一種「以不同方式經驗世界的能力」,先知的責任是站在前線去描繪一個「可信靠的新現實」。3 這種能力是建基於對神的認識以及對天國視野的清晰理解。然而,這種想像力並不僅僅停留在認知的層面上。這種想像力是一種具有「革命力和治癒力的另類生活方式」4 ,能轉化生命和社會,朝向上帝的心意而活。
正是這種想像力賦予約書亞勇氣,能抵受群眾壓力,將恐懼轉化為希望;
正是這種想像力使但以理有力量反對國王的命令;
正是這種想像力使先知們在壓迫中捍衛希望;
正是這種想像力賦予使徒約翰在迫害中見到新天新地的異象。
若要培育有先知式的想像力的學生,神學院必先扮演時代先知的角色。在消費主義、商業主義、實用主義、個人主義主導的文化中,神學教育工作者必須持守我們起初的呼召。面對這些洪流的衝擊,求主保守我們作清心的人,不要陷入神學教育商品化,神學院營運商業化的誘惑中。求主給我們勇氣和信心去承傳先知的想像,培育出一群具活潑生命力的天國僕人。
- “Leadership in theological schools is more than the exercise of certain gifts and abilities. It is the use of those gifts and abilities within a particular community with its unique ethos and culture, at a particular time in the community's history.” Daniel O. Aleshire, Cynthia Campbell, Kevin Mannoia, “The President’s Vocation and Leadership,” excerpt from A Handbook for Seminary Presidents, https://intrust.org/Magazine/Issues/Spring-2007/The-presidents-vocation-and-leadership, Spring 2007, accessed August 14, 2023.
- Good theological education “provides a particular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… It is about developing a holistic vision of reality that undergirds practice … Theological education helps us think beyond the pragmatic and articulate a theological vision.” Simon Chan, “Thinking Theologically about Theological Education.”
- 布魯格著,謝樂知譯,先知式的想像,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及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,39頁。
- 同上,12頁。